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一体部署,把三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统筹推进,为新时代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、是科技创新的重镇、是服务发展的源泉,是科技第一生产力、人才第一资源、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。44118太阳成城集团把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大学作为自己的建设目标,必须加强“学术型”人才的培养。
“学术型”人才的培养要求强化理论基础、突出科教融合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,其专业设置、专业建设要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相契合,在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方面侧重学生的基础理论、知识面和创新能力。下面本人从两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想法。
一、提高教师自身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
培养“学术型”人才强调教师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。所谓素养就是基本功和见识,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,加强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积累,强调创新的发掘和成果的转化。其次,要注重从“科研者”向“指导者”的角色转换,不仅要“导”,更要“指”,要为学生指明方向,指引重点;要让学生信服,更要让学生学会怀疑,让他们学会为追求真理寻找证据。再次,要提高跟踪学习、发现问题、科学设计以及实验操作能力,既坚持问题导向又坚持学科导向,强化学科意识,让学生在进行科研、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,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。
二、拓宽护理专业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路径
护理专业“学术型”人才培养更注重学术性,培养学生临床科研思维能力,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、原创意识、思辨能力。因此,“学术型”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改革。
(一)深化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
44118太阳成城集团从2013级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,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。为了进一步提升“学术型”人才培养质量,应深化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,即“整体培养+团队指导+专人负责”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。
整体培养是通过教研室、课程搭建学术平台,比如举行《兴趣小组》,促进老师、学生之间的交流,增进师生感情;同时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,加深学生对学科发展、科研方向的了解。
团队指导是以班级为单位,根据学生的专业学术问题,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团队,然后给每个团队配备相应的教师团队,主要负责学生的科研指导和专业解疑。
专人负责是每个团队都由相对固定的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,关注他们的创新想法和科研进展,尤其是在大学生创新项目、互联网+项目、大学生挑战杯、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专门指导;加强本科生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,注重科研项目的实效。
(二)夯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
“学术型”人才的培养应面向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。因此要整合各种资源,比如科研院所、医院、社区、实习实训基地,建议医院、社区、实习实训基地在承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,与学院一起承担学生的科研项目、毕业论文指导,帮助科研成果顺利转化,实现教学、科研及社会实践多方位发展;扎实推进校院协同育人,以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承载实践教学,建立学科专业实验室,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,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。
(三)尝试多样化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
根据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社会的需求,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和需求的学生,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,即“1+X”型护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。具体表现在:采用“基础+模块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在专业内灵活设置专业方向(如麻醉、助产、养老等),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专业发展规划进行选择,注重与专业方面相关的科学研究,满足社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。
编审:袁春阳